公子落难小姐爱西调秧歌唱不衰

发布时间:2020-02-10 00:12:18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昨日正值平山县温塘镇崔家沟村庙会,平山西调秧歌的演员们搭起舞台为村民演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更为让大家了解和传播这门民间艺术。

昨日上午9点,平山县温塘镇崔家沟村的村民们聚集到村口的空地前,稍显简易的舞台上,随着锣鼓声响起,西调秧歌演员们开始登场。

这次的演出剧目名为《卖水》,讲述的是唐代一名叫孙继刚的书生,因家里遭遇大火而一贫如洗,为养活母亲无奈上街卖水。孙继刚原本与富家赵姓小姐定了亲,却因岳父赵洪恩嫌贫爱富而被扫地出门。赵小姐偶遇孙继刚后,送予盘缠让孙继刚赴京赶考。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生、旦、净、丑多个角色悉数出现,着实让村民们大饱眼福。

“这些演员都画着脸谱,穿着戏服,咋能叫秧歌呢?”对于记者的疑问,平山西调秧歌李派第三代传人赵瑞林微微一笑。他告诉记者,西调秧歌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秧歌形式大相径庭,它是流行于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种民间戏曲,曾在农村广为流传。秧歌因受地域限制,所属方言不同,所唱秧歌腔调有别,因而一般在石家庄以东为东路秧歌,以西为西调秧歌。平山的秧歌有自己的风格,称为平山西调秧歌。

赵瑞林介绍,西调秧歌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流畅,以多变的上下句词格唱词和长短点打击乐为基本的演唱形式来完成整个故事的讲述。通俗、长短不一的唱词和极其浓郁的地方口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清白、通俗、简练、易唱、易记,具有幽默而诙谐的艺术特色。剧目内容全部为农村的生活琐事、民间故事、婆婆妈妈、家长里短、打老婆、训孩子的轶事趣闻,颇受农民特别是妇女们欢迎。方言土调经演员们以夸张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往往使观众忍俊不禁,百看不厌。

出生于温塘镇白龙池村的赵瑞林,11岁接触平山西调秧歌。1948年,他所在的村里成立秧歌班,经常走到田间地头给村民们表演。现在,78岁的赵瑞林有四五十名徒弟,分布在平山县的十几个村落。